6月20日晚,我校根据唐代韩休墓壁画《乐舞图》研究创作复现的舞蹈作品《满园春色乞婆娑》首演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建成开放30周年公益晚会,作品以古朴的音乐风韵与雅致的舞蹈风姿受到观众好评。
演出现场
2014年,西安市长安区唐代宰相韩休墓出土的大型珍贵壁画《乐舞图》,画面生动、题材丰富、美轮美奂,引起世人的无限遐想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次“乐舞图”的复现,是在2016年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记录片中《乐舞图》复现的基础上,我校组织校内专家学者进行的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研发,项目组复仿制出乐舞图中的箜篌、筝、曲项琵琶、笙、筚篥、排箫、拍板等多种乐器,并对乐器的声音以及演奏技法进行了实质性探索,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满园春》《乞婆娑》为音乐素材,以诗、舞、乐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这组独特的复仿制乐器,原声性地将《乐舞图》以写实的美妙音画形式,予以完整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复现,全方位地展示了大唐乐舞的浪漫风姿与华美神韵。
演出现场
此次乐舞复现工作历时二个月,由西安音乐学院8个部门参与并协作完成。其中,艺术博物馆总体牵头实施,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程天健、李西林、王安潮等专家学者提供学术支持,舞蹈学院承担舞蹈研究创作与复现,器乐演奏技法研究与录制由民族器乐系与音乐教育学院、作曲系杨会青、赵静、曲明明、孙清、徐帆、杨光等师生共同完成,原声器乐的录音与制作由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音乐总监、我校现代音乐学院刘小山老师主持完成。西安音乐学院乐器厂在这次研发复现壁画中的乐器上下足了功夫,赵张斌、张志强、高纯华等各位专家教师研发复现出的乐器音声独特,形制与装饰图案考究,成为《乐舞图》听觉与视觉得以复现的重要载体。
音乐部分,由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博物馆馆长李村根据我校元修和、冯亚兰两位先生记译的西安鼓乐《满园春》《乞婆娑》研究整理与创作复现完成,以唐代乐舞“散慢中快散”的渐变式结构为框架,以对奏、对舞、合奏、合舞的形式将音乐的形象置于根据乐舞图壁画复现的多种不同音色的乐器之上,穿越时空,鲜活而生动地与唐人进行了一场音乐的对话。
舞蹈方面,由唐乐舞研究室主任、舞蹈学院院长李颖根据韩休墓《乐舞图》以及陕西地区出土的其它唐乐舞图像研究创作复现完成,着力运用舞蹈语汇凸显壁画中胡汉男女双人对舞,优美雅致与洒脱豪放的性格,构建起胡汉交融的盛唐乐舞的内在叙事,并在各段落中或静或动,或雅或趣地展现出唐乐舞不同的仪态与风姿,描绘出暮春初夏时节,于唐代私家院落中开展的“心应弦、乐应舞”的美好生活画面,给人以“满园春色乞婆娑”的美感与享受。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根据唐代诗人李峤《舞》等诗篇整理改编而成的“回鸾应雅声”“霞衣席上转”“愿君谐清曲”“和乐颂长安”四句诗文,恰如其分地应和了《乐舞图》的历史背景以及画面内容。
多年以来,西安音乐学院一直注重唐代乐舞的研究与复现工作。十年前学校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就成立了“唐代乐舞研究室”,成为我校的重点特色学科,并产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校领导李宝杰、仲廷虎与张锦秋先生亲切交谈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陕历博建筑设计总负责人张锦秋先生对我校的复原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唐乐舞作品《满园春色乞婆娑》的研究创作复现,再次体现了西音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实力,其诗、乐、舞、器全方位的完整复现,使得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物“活”了起来,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校艺术博物馆的共建单位,校党委副书记李宝杰、副院长仲廷虎带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陕历博建成开放30周年庆典活动,并对陕历博多年来对我校艺术博物馆建设提供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