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  艺术博物馆
首页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乐府讲坛48期——周凡夫先生
2012年10月29日  点击:[44]

2012年10月26日,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IATC)香港分会副主席、活跃于我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著名乐评人周凡夫先生,应邀来我院乐府讲坛举办了题为“回归十五年香港音乐创作环境的变化与面貌”的学术讲座。

自1982年开始,周凡夫先生一直在香港电台第四台主持多种形式的古典音乐及文化节目,经常应邀在各大专院校开展有关音乐文化的专题讲座,从事艺文写作四十余年,其音乐评论散见于海内外各大报刊杂志。曾担任香港《音乐生活》、《音乐与音响》月刊音乐编辑,台湾《音乐与音响》月刊主笔。出任过香港艺术家联盟执委会委员,香港文化界联席会议董事,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评核员,香港民族音乐学会执委会委员,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为了表彰他为推广古典音乐及艺术欣赏所作贡献,2011年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其荣誉勋章(MH)。

本次讲座旨在关注历经十五年的回归岁月洗礼,香港音乐创作环境的变化与面貌。周凡夫认为,香港的音乐创作面貌大可分成三方面来看:第一是新作品的创作、诞生和发表的渠道机制。过去十五年这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委约制度更成熟,委约作品数量有较大增幅;为推动音乐创作,发表新作的乐团、组织、机构明显有所增加;香港政府、作曲家联会等社会机构通过不同支持方式鼓励创作,推出新作。在此创作环境下,香港音乐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香港作曲家特别是“新生代”作曲家在创作上可归纳出几个趋势﹕1、音乐风格创作观念更趋向国际化、城市化;2、原创本土粤语音乐剧增多;3、歌剧舞剧音乐创作增加;4、多媒体跨形式及电声化的制作增加。第二是与此创作相关的音乐诞生前的事,即音乐创作教育层面创作人才的培养。回归十五年,香港专业音乐创作教育趋向全面,除大专院校开设培养作曲家的专业课程外,一些社会机构如作曲家联会、媒体单位等一直致力提高大众,特别是年青人对作曲的兴趣,它们通过委约、颁奖、举办比赛、讲座、建立工作坊及举办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向普罗大众宣扬音乐创作知识,并在社会中不断开拓新音乐的发展空间,激励年青一代作曲家进行创作交流,在培养、发掘年青一代作曲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三便是音乐作品诞生后的推广、传播、交流、评论、研究及出版。香港政府、社会机构、媒体单位等在这方面形成合力,担任了重要的助推角色。此外,一些音乐创作、交流协会通过每年举办不同规模的国际音乐节,向外推广香港音乐创作新人与新作。然而,构成以上几方面变化的前提,却是音乐创作自由和音乐创作资源这两大问题。只有在音乐创作自由这一核心价值未有改变的情况下,配合音乐创作资源的投入,才会形成今日香港的音乐创作面貌,才会理解今日香港音乐创作环境变化的原因。

讲座由科研处处长李宝杰教授主持,音乐学系、作曲系、研究生部、艺术理论研究室等师生聆听了讲座并与周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韩兰魁副院长代表学院,感谢周凡夫为我院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并接受了周先生赠予学校的著作。

30日上午,周凡夫还与我院民乐系民族管弦乐团的教师进行了座谈。民乐系主任程天健教授首先向周凡夫介绍了民乐系的发展概况,周先生对民乐系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及赞赏。随后,乐团团长赵鸿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院民乐团的发展与管理情况,并就一些具体问题与周凡夫交换了意见,周先生又结合香港乐团的管理条件与发展措施,为我院民乐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建议。

赠书

周凡夫先生讲座

座谈会

上一篇:下一篇: